当地时间10月31日,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按计划将持续至11月12日闭幕,约2.5万人受邀参加。
本次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等多个相关活动,将就《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公约》附属机构下的国家自主贡献、市场机制、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应对措施、能力建设、农业、航空航海减排等近百项议题开展谈判磋商,重点围绕《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全球气候目标及雄心力度等气候治理焦点问题展开对话。
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各方普遍视其为气候多边进程关键节点。主席国英国还将于COP26期间召开“世界领导人峰会”,聚焦减排雄心、森林和土地利用、科技创新等主题,同时也将围绕自然、能源、交通等主题举办多场边会活动。
本次大会原计划于2020年11月举行,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延期一年举办。开幕式上,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正式接替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Carolina Schmidt)成为本次大会主席。
大会召开前,中国先后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10月28日,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中方认为,COP26对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发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尊重多边规则的强有力政治信号。与会各方应严格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制度安排,在尊重不同国情的基础上各尽所能,共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大会应坚持《公约》及其《 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等多边议事规则,立足各方共识最大公约数,推动大会取得务实平衡的会议成果。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