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一鸣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实践史,生态文明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全国人民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新篇章。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到党代会报告和党章;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党的十九大,形成生态文明的强化篇——“美丽中国”。
迈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指导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指南。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之路开启新征程,要向世界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守初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运动和“兴修水利、保持水土”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逐渐构筑起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攻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写入新修改的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美丽”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多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上世纪30年代,率先进入工业文明阶段的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上世纪中叶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峻,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中国也曾面临粗放式发展的桎梏,中国共产党坚守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新指南
波澜壮阔的中国实践,孕育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指南。
从陕北农村到正定县、厦门市、宁德地区,再到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孕育、发展、不断完善。
黄土高原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深切感受到了荒山秃岭是贫穷的根源,在正定主政一方时,既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激情感动,也为无视环境的发展忧虑;在宁德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路径;在浙江为全方位打造绿色浙江开辟航线;担任总书记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始成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活力。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渐形成。
而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成为指引中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行动指南,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未来绿色发展的思想遵循。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绿色情怀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注入了思想和实践的活力。
实践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事关可持续发展,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历史担当。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担当与责任,中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新篇章
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中国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美丽中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和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污染治理力度最大、制度出台频度最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成立;国土空间全方位开发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逐渐形成;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督查、考核评价体系,生态环境监管考核体制建设,逐渐形成“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要更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空间优化的“美丽中国”。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大幕已经开启,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道上,引领全国各族人民阔步前行。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