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玉坤)在刚刚过去全的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等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很多建议案关注2030年碳达峰目标。
日前,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他就低碳发展意义、目前中国降碳现状和实现难度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过量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主要因素
李高表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 二氧化碳,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统计数据,1971年全球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46亿吨,2018年达到335.13亿吨。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趋势已经放缓,但还没有达到峰值。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和陆面覆盖的变化等,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受到影响,健康和公共卫生风险加大。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咸潮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台风-风暴增水叠加导致的高海平面对沿海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气候变化的直接风险可能与其他风险相互叠加、放大,形成影响更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为降低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45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2年5月9日通过了《公约》文本。1997年12月11日,《公约》各缔约方在日本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为进一步促进发达国家达成共识,《巴黎协定》开启了“自下而上”气候治理新范式,被认为是气候变化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法律文件。
他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坚持低碳发展是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内在要求,是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治理的重中之重。
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四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设碳市场、增加碳汇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取得积极进展。据初步测算,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从“十五”以来持续稳定下降。自“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十二五”下降19.3%,初步测算“十三五”下降18.8%。
据测算,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国通过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李高说,从地区层面看,目前大多数省(区、市)的碳排放强度控制工作进展顺利,但也有个别地区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相继投产导致碳排放量增长过快的情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避免为短期刺激经济而导致高污染、高排放项目集中上马,将复工复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转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对于这一目标,李高认为留给中国的发展时间短,任务重。发达国家从二氧化碳的达峰到实现碳中和,要经历40-70年,我国要在30年内从二氧化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时间非常紧迫,挑战很大。这也意味着我国不仅要严格控制达峰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要在达峰后迅速实现碳排放的持续下降,所面临的能源和产业转型任务更加艰巨。
他表示,我国仍将面临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带来的能源刚性需求。同时,我国亟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弥补民生领域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增长趋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
此外,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尚待加强。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以GDP为引领的陈旧发展观念需要根本改变。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亟待提高,需要激发自下而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十四五”
李高表示,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阶段性战略安排紧密相连,要求我们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采取更加有力度的举措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统筹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成为了目前的关键。他表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做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有力度的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好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
鉴于碳达峰时间不多,各地和行业部门都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会同有关地方、行业、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抓紧形成《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实施。”李高说,要明确各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鼓励部门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压实地方、部门和行业责任。同时,将达峰有关工作进展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加强考核监督评估,及时调整强化政策措施。
一些重点领域则是接下来低碳行动的关键。李高举例,新能源汽车、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重点。同时,要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动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的提升。
来源:新京报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