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公布,对我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主要指标有新增也有删减,在这增减背后透视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新变化?又勾勒出怎样的蓝图呢?解码“十四五”,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20项主要指标,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从主要指标的条数上看要比“十三五”时期有所“瘦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总量减少了,这体现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专家委员会成员,王昌林感受到这次指标设置中的一个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类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同时,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两个体现未来发展潜力预期性指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整个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不在于短期能跑多快,而在于长期能不能够可持续不断地进步,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在主要指标整体瘦身的同时“民生温度”却丝毫不减。在20项主要指标中,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就有7项,比重最大。具体来看,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为三项新增指标,更加聚焦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入托难等问题。
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方面指标的扩展更能体现出指标调整的与时俱进。在创新驱动中,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等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指标全面升级。在绿色生态方面,虽然指标数由原来10项减到5项,但全部为约束性指标,个个分量十足。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等这些“硬核”指标充分彰显经济发展的“绿色”底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要求我们在社会建设、在创新引领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高质量发展就要求在这些上面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要把它凸显出来,成为引领各社会预期、凝聚各种社会资源的一个核心、一个焦点。
这次“十四五”规划中安全保障是全新的板块,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46亿吨标准煤以上,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与安全的统筹。
来源:央视网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