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活力和灵性的载体。浦东新区水网密布、纵横交错,160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道、湖泊串联着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滋养着500多万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更为浦东30年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迈入“十四五”,浦东将继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领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管齐下做活“水文章”,绘就“浦东美”。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透露,将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为抓手,建设幸福河湖,同时开展外环南河和北横河新建工程。
成果展现
“十三五”期间,新区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两年消黑、三年除劣”工作安排,水环境面貌显著改善,2018年消除了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目标值78%,与基准年2014年相比上升69.2个百分点),744个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面积较“十三五”初增加了0.66平方公里,新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长制湖长制”考核连续4年获得市级优秀。进一步提质升级的水环境面貌,为浦东更高质量的开放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愿景添砖加瓦。
河长制管理:有力推进全民治水
浦东治水,河长制是有力抓手。2017年,新区组建区河长制办公室,全面推进区、街镇、村居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同时,结合移动端“河长APP”+PC端“水务云平台”实现智能化巡河,狠抓河长履职,强化河长制工作督查。
目前,全区各级河长共计1319人,其中,区级河长19人,街镇级河长338人,村居级河长962人。同时,全区还有1382名民间河长、6261名护河志愿者,成功创建18个河长制标准化街镇、200个村居河长制工作站,形成了从政府到社会、从公职人员到民间人士的“社会共治、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当”的全域管控网络,使河长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得到充分落实。
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守护一方碧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补好水环境治理短板,2016年底,浦东新区成立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指挥部,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打响水环境整治攻坚战。按“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长效管理”的治水思路,推进1622条段、1275.3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截污、拆违、疏浚、清障”等措施,实现“面洁、岸绿、水达标”的工作要求,达到了河畅水清景如画的整治效果。
其中,顾家浜、张家浜、西引河、春涟河、杨家港、长新河等6条段河道被评为上海市最美河道;川杨河、张江镇创新河和毛家宅河、康桥镇小盐船港、祝桥镇营前15号河等5条段河道被评为上海市最佳整治成果。
河道生态景观、休闲文化功能的提升,用生态的美景滋养人,使河道景观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星级河道创建:打造水上景观样板
自2011年始,在市水务局的指导下,浦东新区作为先行者,首批开展星级河道创评工作;2018年5月,浦东新区实施“河道设施、水面保洁、河道绿化、河道轮疏”等四位一体综合养护工作。通过星级河道的创建,以点带面推进河道综合养护走向精细化、品质化,大力改善水环境面貌,为浦东新区的河道治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道管理部门广泛发动区、镇两级河道管理部门和养护单位开展创建,至2020年创建已覆盖城区和21个镇,并成功创建了143条段、241.401公里的星级河道,其中,三星级河道2条段、12.52公里,二星级河道28条段、66.249公里,一星级河道113条段、136.809公里。
工作展望
一、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为抓手,建设幸福河湖
“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将“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为建设愿景,围绕金色中环、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区重点工作的实施,分批、分年度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通过治理单元布点,以点带面,到2025年建成6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其中,2021年拟结合张江镇环东村、惠南镇海沈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及张家浜楔形绿地建设,实施小流域先行示范单元建设。
远期到2035年,建成与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相适应的水生态体系,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河湖通畅”就是“河湖联通、河水流通、河岸贯通”,让洪涝之水有出路保障河湖安澜,让爱水之人能亲水,体现人水共生。
“生态健康”就是指“河湖水质良好、生态水位可控、水土平衡稳定、生物丰富多样”,让河湖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状态。
“清洁美丽”是感官指标,体现为“水清、岸洁、景美、怡人”。
“人水和谐”是体现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的美好愿景,也是建设“幸福河”的题中之意。
同时,生态清洁小流域跟传统的河道整治有根本的转变,从水环境改善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从单条河段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以单项功能治理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其内涵也更加丰富,浦东新区以建设幸福河湖、美丽人居环境为目标,围绕水质达IV类水这个核心指标,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综合分析,建立基础指标、幸福指标、特色指标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幸福指标主要包含水体透明度、乐水亲水岸线比例、生物多样性、群众满意度等4个指标,重点关注百姓的感受度。
特色指标主要包含500公里滨河慢行步道、200公里河流生态廊道、300条段星级河道、1000条段幸福河湖、100个网红打卡点、100个河长制特色工作站。在点位选取上重点关注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如紧邻居住区、商业区、村镇中心等,其中,结合河道周边现有道路、绿道、防汛通道、廊道等,通过打通部分断点,形成连续贯通的滨河慢行步道;以“十四五”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为引领,推进外环运河+泐马河+人民塘随塘河、张家浜+外环南河+北横河+三灶港等“三纵四横”骨干河道整治,形成林水复合、空间开放、蓝绿交融的河流生态廊道;结合创建星级河道、幸福河湖和河长制特色工作站,挖掘具有一定历史人文、水文化积淀的特色水文化网红打卡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水脉贯通、水绿交融,打造综合生态空间(外环南河新建工程)
为保障浦东中部地区的张江科学城及迪士尼度假区等重要区域防洪除涝安全,在外环线南侧规划了一条次干河道——外环南河。它西起黄浦江,东至机场围场河,从西向东依次穿越三林镇、康桥镇、川沙新镇及祝桥镇,河口宽50米,全长为30.7公里,是浦东中部地区一条重要的骨干河道和排水通道。
外环南河新建工程为浦东新区2021年重大工程,预计2021年5月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不仅能提升浦东中部张江科学城等地区的防洪除涝功能,为居民提供了又一大型的亲水休憩空间,也将成为浦东新区产城融合、水绿融合的综合生态空间。
近期,随着张江科学城建设提速,机场联络线也启动了建设,为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减少后续实施的影响,浦东新区启动了外环南河浦星公路至外环运河之间,9段共计12.32公里的河道建设工程。通过水脉贯通,提升区域除涝能力,串联林带沿线零星水体,改善地区水生态环境,恢复沿河生态景观,达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效果;通过水绿交融,依据原有水体肌理设置生态护岸,优化岸坡绿化和水生植物种植设计;提升林带内的交通通达性,结合林带园路新建步道8公里和桥梁5座,兼作养护防汛通道,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亲水休憩空间。建成的外环南河,将为环城生态公园带浦东段增添活力与灵性。
三、规划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助力“五大倍增计划”(北横河新建工程)
鸟瞰浦东大地,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河流整齐有序地自西向东横贯,而且都以灶命名,有一灶港、二灶港、三灶港……它们与过去盐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中有一条重要的河流——四灶港,从下沙盐场一路流淌至新场坦直,从盐仓一直到东海。
跨入新世纪,浦东新区在原四灶港位置规划北横河,是浦东新区规划主干河道“五横六纵”中重要的一横,也是浦东新区腹部地区涝水外排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根据市政府已批复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北横河规划河道全长32.26公里,规划河口宽53至85米,两岸陆域控制宽度为0至30米。“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为配合航头大居建设,浦东新区已完成了咸塘港至规划16号线段的实施,全长2.5公里,为航头大居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景色优美、富有文化特色的滨水休闲廊道,提供了一个可观、可赏、可游、可动的活力滨水空间。
“十四五”期间,围绕“五大倍增计划”,为配合“中国芯”和“智能造”,保障地区防汛安全同步做好“五票统筹”工作,在航头大居东侧的张江机器人谷南侧,浦东新区启动了轨交16号线至康新公路、康新公路至立新港二段共3.9公里的北横河河道新建工程;为配合“蓝天梦”,保障地区防汛安全,浦东新区在商飞总装基地和商飞配套产业园区北侧启动了人民塘随塘河至西引河段2.7公里的北横河河道新建工程,3个项目均已列为为浦东新区2021年重大工程,预计2021年12月陆续开工建设。后续,浦东新区还将结合北横河沿线的产业开发进展和水环境现状,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实施未整治段,计划“十五五”底全面建成。
四、深化落实河长制,实现全民治水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将实现河长制工作提级升档,以三大机制为保障,抓住五大重点,形成协同格局,打造幸福河湖,河湖长助力落实国家战略落地,为实现到2025年全区水生态持续稳定向好,水环境质量更为优良的发展目标而全面发力。
在组织体系建立上,巩固深化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建设,挖潜、提升、推广一批特色项目,如双河长制、河长助理、外籍河长、四色管理机制等,使河长制向着多元化、社会化、科学化、智慧化纵深发展;总结推广周浦镇海棠蓝天河长工作站的小雏鹰自治项目、南码头路街道临沂公园河长工作站、惠南镇绣水远东河长工作站、康桥-周浦跨镇越村结对共建等的建设经验,实现村(居)河长制工作站全覆盖和优化升级,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民间河长等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让每个人都成为河长,积极主动参与爱河护河队伍,更好地做实治水“神经末梢”阵地建设,实现水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探索建立村居河长岗前培训机制、追责问责机制、健全“一河一策”支撑体系,切实压实街镇各级河长的责任;探索建立“星级河长”量化评价指标、荣誉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河长尤其是村居级河长和护河志愿者的积极性,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在监督体系建设上,督促河长在“巡、盯、管、督”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履职到位,督促河道问题、退捕、清四乱、采砂监管、排污口等新老问题的解决,实现长效监管养护。通过“河长APP”等平台,实现智能化巡河,同时深化和拓展我区“河湖监管平台”的智能发现、自动派单、跨部门协同处置的闭环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化末端的被动监管为源头的主动预警、快速整改,使发现和处置问题更具针对性、协同性、高效性。
来源:浦东发布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