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冷秋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今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呢?通俗地说,“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围绕这一目标,全国各省(区、市)都在做相应的规划,多地提出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在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各省(区、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
上海市提出,将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比全国目标提前5年。对于实现碳达峰,上海早在“十三五”期间就已先下手。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上海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天然气消费占比稳步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在空气联防联治方面有较早的基础。较早形成了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又建立了粤港澳大珠三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
记者注意到,碳达峰的目标,有些省(区、市)是分地区、分行业、分时段来实现的。比如天津就提出要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广东提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福建则提出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
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各省(区、市)从根本和源头上做出部署,明确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
海南省提出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新增400万千瓦。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和车桩比达到全国领先。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加快热带建筑建材产业集群发展。
湖南省提出发展环境治理和绿色制造产业,推进钢铁、建材、电镀、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
在氢能源方面,上海市正在培育 “一环”“六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到2023年将实现“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近几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已呈现下降趋势,但煤炭仍旧是第一大能源来源。
煤炭大省山西省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一系列行动方案。提出2021年将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以5G通信、先进控制技术为指引,推进智能煤矿建设,抓好煤炭绿色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试点。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能源消费大省的浙江省则提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
目前距离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仅有30年,如何推进目标的有效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指出了大方向。对此,专家建言,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抑制煤电、钢铁、建材等高耗能重化工业的产能扩张。同时,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实现技术节能;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通过几年的绿色转型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些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各地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的稳步推进,未来值得期许。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