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晔
风和日丽,微风不燥,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两岸高大的树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碧波荡漾的太浦河,宛如一条绿色生态长廊,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观赏。
自带跨界属性的太浦河,全长57.2公里,西起东太湖边的时家港,东至黄浦江上游泖河东塘港,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紧紧串联在一起。
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上,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探索形成的4项制度和实践成果集中发布。太浦河就是长三角生态联保共治共管的现实案例。
“一河三湖”跨界水体更清
被称作江南水乡的长三角,河湖密布,许多河流湖泊跨越市界省界。
过去,这些水体是“都不管”地带。如今,随着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不断向纵深推进,长三角联手奏响生态绿色协奏曲,成为同护“一泓碧水”的生动写照。
共同巡河,一起采水,分头检测,数据共享,机制共商,成为两省一市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我们已经从‘水的一体’进入到‘人的一体’,目的只有一个:守好绿水青山。”昆山市水务局河湖长制管理科科长焦健说。
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有47个主要跨界水体纳入联保,其中“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是示范区内重点跨界水体。
在如何“治水”这一关键问题上,各方会商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以项目化、清单化形式统筹推进跨界河湖生态治理,重点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吴江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启动“蓝带计划”,腾退大量太浦河周边的“散乱污”企业。浙江嘉善也先后取缔近千家钢铁经营户,两地共同规划太浦河沿岸腾退土地,共建现代产业园。
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告诉记者,如今,太浦河共保联治示范段完成22公里生态绿廊建设;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贯通工程(江苏段)已完成,青浦段(一期)即将完工,淀山湖(昆山片区)11条河道完成清淤整治;青浦、吴江两地持续同步推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共修复岸线全长23.9公里,元荡成为首个地跨沪苏两省市的示范幸福河湖。
长三角生态底色更靓
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画卷”更加迷人。
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数据的背后,是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机制,生态绿色已成为示范区独特基因和最靓底色。
张忠伟介绍,此次发布的4项成果包括“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
如昆山与嘉定、太仓签署了《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议》,明确把三地边界垂直距离500米范围作为“联防联治区”,通过建立联防联控环境共治合作机制,打破行政藩篱。此外,三地还签署了《嘉昆太三地共建“双碳”工作联动机制合作协议》,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背后,是各地职能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具体体现,是一体化的生动实践。”昆山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5年来,三地不断健全跨界河道治理联动机制,建立了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联动执法查处及监管合作机制,形成了昆山城隍潭生态园、太仓新浏河风光带等重点生态功能片区。
张忠伟表示,这些制度创新是示范区针对跨区域共保联治普遍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有效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施成效,可为全国其他重点地区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绿色创新能级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来源:科技日报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