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五”启动碧水保卫战以来,经过近十年的系统治理,上海全市河湖基本实现消黑除劣,主要河湖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优良比例由2014年的10%大幅度提升至2023年的97.8%。
脚步不止于此,为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好生活,上海市努力拓宽治理边界,在改善水质的基础上,让水活、水净、水美,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打造绿色舒适的滨江岸线、生态良好的水系公园,还举办了各类水上赛事和滨江活动,让老百姓切身享受到生态福祉。
青 浦
人水相亲 家门口有了环城水系公园
推窗见绿、移步见景、花鸟为邻、出门入园……在上海市青浦区的环城水系公园,这样高品质的生态宜居生活已然实现。
青浦环城水系公园是青浦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几年来,青浦区大力整治水环境,通过对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西大盈港全长21公里的岸线实施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设计勾勒出一条美丽的水城“金腰带”。
“近几年,青浦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很大,出了小区就是环城水系公园,水清岸绿景色美,还能锻炼身体,幸福感很高。”青浦区居民王治立说。
据介绍,青浦环城水系公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打造亲水的生态岸线。根据各区段不同的定位,对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使滨水空间具有观赏性、亲水性。二是实现城市湿地功能。利用部分岸段陆域腹地的宽阔处,进行生态设计,形成湿地,实现水体净化功能,助力恢复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023年,青浦区全面推进“三环一园”(环城水系功能提升、环城水系三期、青浦新城绿环、上达河中央公园)建设,打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滨水空间和水乡风貌。
青浦新城绿环是上海市5个新城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市域生态网络和总体布局的重要结构空间。青浦新城绿环结合江南水乡和圩田“智慧”,构建“蓝绿叠合、环轴联动、四边六段九节点”的空间结构,将形成“北田、东港、南林、西塘”的特色空间。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金峰表示,计划到2025年,新城绿环体系将初步构建,届时,更多青浦市民将收获“风景就在自己家门口”的美好体验。
上达河中央公园通过打造江南园林特质和江南水乡风貌,将进一步提升青浦新城的宜居度和吸引力。上达河中央公园项目分为“生态浦”“活力芯”“江南韵”3个区域,其中“江南韵”区域为上达河中央公园南园(一期)范围,公园面积60万平方米,是整个中央公园的文化核心区域,主要承载了青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脉。目前,上达河中央公园南园建设进度已过半。
环城水系三期以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为基准,立足于老城厢五门之制的格局,传承老城厢城市建筑文化。青浦区通过环城水系三期建设,深度挖掘老城厢城制文化、生活文化、自然文化,结合配套服务设施,推进老城厢更生态、更文明、更宜居。
闵 行
“养水”有方
兰香湖边好风光
春意正浓,湖光流韵。近日,1800多位跑步爱好者参加了“浦江第一湾闵行第一跑”2024吴泾欢乐健康跑活动,本次健康跑从浦江第一湾公园出发至兰香湖,让跑友们在自然美景中享受跑步带来的活力和乐趣。
“兰香湖这边环境好,来跑一跑感觉非常放松。”特地从闵行区莘庄工业区来参赛的计女士说。作为闵行区的“名片”河湖,兰香湖已经成为网红休闲地,湖水清澈,湖面宽阔,鱼群自在游弋,岸边花朵绽放、树木舒展,市民们在湖边跑步、骑行、滑滑板、野营,好不惬意。
兰香湖位于“黄浦江第一湾”腹地,2020年,滔滔浦江水引入兰香湖,极大增强了浦江第一湾滨江生态通廊的延展性和开放性。如今的兰香湖,水域面积近40万平方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达1.5米以上,除了承担区域调蓄功能,周边还成了居民的体育休闲场所。
为保障水质达标,兰香湖的水生态治理从一开始就强化顶层设计,采取设置入湖前置库过滤净化引水水源、构建水下生态系统等措施,全方位进行污染治理。同时,详细分析点源、面源、内源等入河污染负荷量,核算各项措施可削减量,进行水质达标性分析。
针对入湖补水水质问题,闵行区在江川河设置了前置库区域,采用生物基网及生态滤网等生态技术,对河道引水设计相应措施进行拦截、过滤、净化后再入湖,提升透明度,降低泥沙等含量,控制主要入湖污染负荷。
针对面源污染及地表径流夹带的污染物,在湖区沿岸浅水区构建水下生态系统,包括通过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拦截面源污染夹带的污染物,降低水体氮磷污染负荷带来的风险。同时,保持岸上、沿岸、水下景观整体性良好。生态系统构建完毕后,再针对整个生态系统做好科学合理系统的后期维护运营,形成水质污染应急预案,保持水体水质长效稳定。
兰香湖编织了一张拓展滨江绿带融入腹地的自然文化网络,它独特的“钥匙”形状,寓意着用高科技打造现代生活、用智慧开启品质人生的内涵,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园区与社区的有机结合。
宝 山
滨江“四老”生态蝶变令人惊喜
宝山区吴淞口一带地处上海“一江一河”北延伸段,曾是扼守江海的战略要地,有“三吴门户”“水陆咽喉”之称。当年,宝山区承载钢铁、货运等传统产业之时,滨江多处场地服务于生产,为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滨江“四老”,即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老港区。据当地居民描述,过去,吴淞口滨江一带是钢渣堆场,环境脏乱,大家都不愿意靠近。近些年,经过全面深入调研,宝山区以生态修复、功能提升为主线,创新推动“四老”转型。宝山滨江以邮轮港为中心,调整转型周边岸线,由传统生产性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岸线转变,昔日堆场码头迎来了生态蝶变。通过推进老码头功能转型,宝山将拥有20多年历史的滚装码头创建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老堆场转型,将拥有40多年历史的钢渣堆场改建为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通过激活老厂房产业,将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棉八厂”老厂房改建为创意产业园区,成为文创科创新载体;通过老港区转型,与上港集团合作,将服役30多年的上港十四装卸区变成“年轻态”的高端滨水商业商务综合体,发展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休闲居住等。通过“连点成线”,宝山区将“百年开埠、百年市政、百年工业、百年教育、百年军事”的深厚文化底蕴融入自然风景优美的滨江岸线中。畅游在此,人们不仅能领略星辰江辉的浩渺,也能感受百年文化的底蕴。在滨江岸线的诸多景点中,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长江口生态保护的样本,见证了老工业基地宝山区“由黑到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建国初期,宝山区的两家炼钢厂产生了大量废钢渣,这些钢渣大多被堆在了长江边,积年累月陆续回填,就形成了公园的陆域部分。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治理和建设,终于建成了现在这座湿地率达60%的国家湿地公园。滨江“四老”的生态蝶变,带来了巨大的“蝴蝶效应”,钢铁老城“向绿新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愿景变成实景,触手可及。
金 山
“臭水沟”变身“幸福河”
在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全长2.31公里的长堂河穿城而过,北接老红旗港、南接老龙泉港,水域面积达140.06亩。长堂河中段还建有一座汇龙湖公园,河水周边设有亲水步道、亲水平台,是市民晨练跑步、带娃放松的好去处。
其实,过去的长堂河及其周边是周边居民眼里的“荒山野岭”和“臭水沟”,这里地势低洼、弯曲狭窄、淤积严重,导致水质恶化,河道行洪不畅,周边小区多次被淹,居民怨声载道。2018年以来,金山区水务局历时3年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累计清淤35万立方米,拆涵建桥4座,新建生态驳岸3.2公里、沿河步道3.7公里,完成堤顶绿化3.4万平方米。金山区将“山阳镇河道整治与周边环境改善”两者有机结合,通过软硬件设施提升,周边环境大为改观,如今,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
在金山区,“臭水沟”变身“幸福河”的例子不止这一个。金山区卫镇的沐沥港曾是一条“问题”河道,其河道淤积、水系不通,严重影响了枯水季节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暴雨期间防汛除涝安全。
2020年起,金山区卫镇启动了沐沥港综合整治工程,对沐沥港及5条支河约5.5公里范围进行整治,新建护岸(坡)、种植绿化带,建设桥梁、亲水平台、林水复合带等。通过整治,如今的沐沥港河水清澈了,周边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通过对河道水系的整体治理,不仅优化配置了水资源,提高了区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了河道水面率和河网调蓄库容等重要指标,也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推动城市发展贡献了动能。
河道是美丽乡村的底色,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目前,金山区浦南东片南排通道骨干河道整治项目已经开工,通过实施断面达标改造、河道护岸的安全改建、河道两岸道路的贯通和滨水景观重塑,将显著提升浦南东片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区域航运条件和水环境质量。随着工程的建设,金山区也将焕发新面貌、激活新动能,不断强化滨水特色,助力区域转型升级。
苏州河
见证历史沿革 也见证环境巨变
近日,第二届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由于环境美、品质高、服务好,本次7000人规模的苏州河半马在报名时就吸引了23269名跑者踊跃报名。苏州河畔,春风和煦,碧波荡漾,参赛者既能享受到优美的生态风光,也能够感受到上海市发展变迁所留下的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其实在历史上,苏州河一度是一条污染严重的黑臭河。一百多年前,河畔汇集了诸多企业,许多污水也随之排入苏州河,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苏州河成了影响上海城市环境的痛点。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政府下决心抓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对周边进行截污截流,加强对河道上通行的粪便船、运沙船、运输船的管理。30年来,上海市坚持“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如今,苏州河的生态环境面貌已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上海市通过对苏州河沿岸地区功能规划调整,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水排放。同时,成立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为苏州河治理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总路线;随后开展了四期苏州河综合整治工作,分阶段、分重点逐个突破,系统整合,全面恢复了苏州河水质和水生态系统。
近年来,苏州河水质已全线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生生物种类数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市区段出现成群的小型鱼类;两岸建起了23公里绿色走廊和65万平方米大型绿地,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
现在,苏州河水清澈柔和,岸边的绿地走廊舒适惬意,沿线游船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式文化活动和赛事丰富多彩。从曾经的黑臭河道转身成为美丽的城市名片,苏州河是上海市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滨水空间建设的成功实践。
多方合力 美丽河湖齐建共享
2023年,上海市松江生态水利风景区顺利通过复核,成为全国唯一以全域命名的国家水利风景区。
疏浚、添绿、置景、截污、调清……松江水利风景区实施源自河道的疏浚整治工程,二十世纪末,松江区在市郊率先开始了对河道淤塞、黑臭河道的整治。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松江区从“消黑除劣”攻坚战到碧水保卫战久久为功,有188条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436条劣Ⅴ类水体、33条(段)骨干河道和681条(段)中小河道得到综合治理,打通断头河220条(段),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接下来,松江生态水利风景区将持之以恒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松江全域国家水利风景区示范效应。”松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松江区将抓好新城水系集中连片治理,聚力打造水质更优、生态更美、更加符合松江水生态肌理的“山水云环”水系格局,力争打造更多宜居兴业乐游的美丽河湖。
为保护美丽河湖,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浦江办联合团区委,组织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在滨江公共空间开展了浦东新区“小水滴”文明骑行宣传志愿服务。
志愿者手持宣传牌,引导文明骑行、安全骑行,共同呼吁市民游客遵守滨江文明骑行公约,按照“三道”指引地标各行其道,展现传统美德文明礼让,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友好的休闲空间。
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宣传、环境保护、捡拾巡河等志愿服务,“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将引导带动广大青年做好“江河文化的讲解员”“滨水治理的共建员”“河清岸绿的守护员”,以实际行动助力世界级滨水区建设。
在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一条条河道犹如血管纵横交错,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养分。2019年—2023年,金汇镇实施了达令港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南陈村、北丁村、梁典村、梅园村、墩头村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河道整治工程,资福村、墩头村小流域河道整治工程。
通过打通断头浜、拆坝建桥、河道疏浚、新建护岸等措施,有效提高了金汇镇水系水环境承载力,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几个项目的实施,为附近居民创造了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发挥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河道生态目标。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