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逐步由污染治理为主向“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转变,“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新时期的治水目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长江保护法》,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4部委联合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提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等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水生境指标被“寄予厚望”,成为引导地方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推手。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对水生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水生境保护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水生境指河流和湖泊中生物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条件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息息相关,同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条件紧密关联,共同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分细则》遵循生态优先、系统保护的原则,突出水生态系统健康,统筹推进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系统保护,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系统观念。
水生境保护指标设置体现了“问题导向”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2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地表水优良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同时,不少河流湖泊还存在水源涵养区、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发过度等水生境受损、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升的短板。《评分细则》针对长江流域突出问题,筛选出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和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等4项水生境保护指标,引导地方针对性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水生境保护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水生境质量代表了老百姓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最直观感受。上下畅通的潺潺流水、绿树成荫的自然岸线、静谧清幽的栖息地、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地,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更能为老百姓提供优美景色,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是对“人水和谐”的最直接体现。
二、加强科技支撑,全面开展水生境调查
全面开展基础调查,构建水生境基础数据库。水生境是水生生物的栖境和载体,既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又是改善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把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做实做细,引导地方科学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前提就是全面掌握长江水生态环境状况。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全面开展水生境基础信息调查,摸清水生境现状,系统分析水生境本底状况和短板,构建水生境基础数据库、一张图。
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更加高效准确掌握水生境状况。生境要素具备原位性和区域性特征,要真实、全面掌握地方水生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需要开展全覆盖调查。传统基于抽样的地面监测手段很难满足考核需求,而具备大区域、全覆盖能力的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水生境全线、全域监测,已经在岸线、水华、水生植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生境调查方面的不二选择。当前,遥感技术已跨入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的新阶段,全国大部分区域实现了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月度覆盖,多颗高光谱、全谱段卫星陆续投入使用,为大区域水生境监测提供了保障。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实现水生境动态监测和精准管控。“遥感为主、天地一体”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开展水生境监测的主要手段。要推动水生态考核工作做实做细,落地推广,还需要提前谋划,在监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各地要加快构建完善水生境监测网络,强化卫星遥感监测基础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充分依托现有能力,逐步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设备”等五基协同遥感监测网络,形成“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实现对水生境变化的快速监测和精准管控。
三、深入理解细则,科学指引水生境修复
统筹兼顾,科学评估水生境现状。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虑水生境要素特点,兼顾长江源头以及上、中、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差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科学构建水生境评估技术体系,合理确定评估期望值。通过开展评估工作,摸清水生境现状和存在短板,为科学制定水生态修复目标提供支撑。
立足实情,合理制定水生境修复目标。水生境修复的目的是水生态恢复,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分析,摸清水生态受损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确定合理的恢复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计划和措施。
多措并举,科学开展水生境修复工作。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以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的区域为重点,通过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水生生物生命通道,增强水体连通性。以渠道化岸线和不合理利用区域为重点,加强河湖岸线生态修复和生态缓冲带建设力度,恢复、提升河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加快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类活动退出和生态修复进度。以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为目标,开展水源涵养区林地封育,科学实施保护修复工程
《评分细则》针对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区域特征,凝练提出四大类十四项考核指标,提出了水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变幅评价方法,为实现水生态环境的精准监测、科学治理指明了方向。相信今后,通过《评分细则》的实施,逐步推动水岸共治,切实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 高吉喜)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