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3日)是第六十三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当我们谈论世界气象日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在这个日子里,有必要通过重温基本概念,关注和反思天气、气候与水之间的关系。
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几个容易混淆的专业名词的含义:
天气,是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
气象,是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气候,是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而水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方面,水通过不同形态转换,在全球气候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不同圈层之间扮演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另一方面,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又反过来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从名词解释中可以看出,几个概念基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所指范围有所不同,但是天气气候水是紧密相关、共同处于一个整体系统中的。学过高中地理的人应该了解,大气就像一部庞大的机器,在太阳辐射下转变成为热能,又由于纬度、区域与地方的热能差异产生气流,气流循环又带动水分循环;这两种循环互相影响,通过蒸发、降水在海陆间共同作用产生各种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
古往今来,天气气候水始终处在生生不息的动态循环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类文明繁盛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放眼看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既是人们开发利用天气气候与水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们同旱涝冷热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镌刻在文化基因里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先民对天气气候水的朴素认识和趋利避害的愿望。而在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为因素在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中日益凸显出来。使用化石能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等人类活动,影响了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导致物质与能量平衡打破、收支失调。
过去的一年中,高温、暴雨、干旱、山火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各个角落上演。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年的气候灾害尤其明显,全球接连发生高温、暴雨、洪水、旱灾,还引发各种公共卫生事件。极端热浪、干旱和毁灭性洪水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并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曾经看似陌生的概念化作灾害降临到人们头上时,没有人可以幸免。从某种意义上说,灾害从反面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天气、气候和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珍贵资源。气象万千,是风景,是资源,也可能是灾难。可以说,当前的危机主要来自人类自己,而改变也靠人类自己。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的星球上,天气、气候和水循环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应当珍惜自然给予的恩赐,认识到天气、气候和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的紧迫性,进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这也就是在世界气象日呼吁全民行动起来,为了人类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关注并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环报见习记者程维嘉
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