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beat365平台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水清岸绿增进民生福祉(人民日报)

   日期:2023-02-17     浏览:97    

水秀山清,草木蔓发。随着气候转暖,神州大地自南向北渐次入春。或水边漫步,或泛舟碧波,或远眺鸥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湿地,提升了各地的生态颜值,寄托了人们的乡愁乡思,增进了百姓的民生福祉。

 这绿水青山来之不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构建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出台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全国各地有很多城市和乡村同湿地融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我国已制定《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科学绘就湿地保护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改善。

 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地球之肾”的重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知不足,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把湿地当作荒滩和荒地,进行无度的开发利用,致使大量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由于保护与利用矛盾加剧,过去50多年里,世界上超过35%的天然湿地已经消失。今年2月2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修复湿地”,这一主题也表明全球湿地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社会各界仍需提高对湿地宝贵价值的认识,并采取积极行动“留白增绿”,保护修复好这个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

 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把生态保护红线落到实处。我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完善和落实好以湿地保护法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发挥河湖长制、林长制的重要作用,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才能为湿地保护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系统观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兼顾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治理的效果会日益显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大道至简,唯有实干。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焕发生机,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来源 | 人民日报

记者 | 刘毅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