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beat365平台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上海让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相得益彰

   日期:2023-02-09     浏览:104    

图为上海浦东新区金海湿地科普馆。

图为徐汇区康健园湿地。

图为上海市崇明区东滩湿地的优美自然风光。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作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近10年,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

上海市作为名副其实的湿地城市,湿地面积达46.46万公顷,占到国土面积的43.15%,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在我国各省级单位中位于前列。近年来,上海市高度重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充分保护了湿地、水鸟等自然资源,为上海建设生态之城提供了广阔的生态空间。

崇明东滩:回归的小天鹅数量近3000只

世界湿地日当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修复湿地家园”特别活动上传出好消息,一度在上海绝迹的小天鹅逐年回归,今冬创下历史新纪录:近3000只雪白的小天鹅,在崇明东滩时而成群翩飞,时而悠然觅食,让这里的滩涂水域宛如“天鹅湖”。

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以下简称崇明东滩)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处于长江口的核心部位,是大自然给予上海的鸟类宝库和生态馈赠。崇明东滩是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5类鸟类类群作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97.4平方公里。

作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崇明东滩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崇明东滩共记录到各种鸟类超过3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包括白头鹤、黑脸琵鹭、黑嘴鸥、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5种,包括大滨鹬、小天鹅、鸳鸯、大杓鹬、白腰杓鹬等。此外,这一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长江洄游鱼类在江海之间洄游中对盐度变化的适应以及产卵、索饵育肥提供场所,是长江口重要的自然资源遗产库。

2013年以来,崇明东滩开展了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保护区内互花米草基本被消灭,促进堤外形成优质泥滩,成为水鸟丰足的粮仓,满足了鸻鹬类栖息要求,小天鹅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在冬季可以看到万鸟过境、遮天蔽日的壮丽景观。

青浦:推进湿地修复,打造候鸟越冬天堂

多年来,上海市青浦区持续推进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存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到青浦栖居越冬。近期,成百上千只野生鸟类飞抵青西郊野公园越冬,成为一道生态风景线。

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青西郊野公园内及周边的湿地、池塘、湖泊内都能捕捉到越冬候鸟的身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靓丽画卷。

在渔村休闲体验区,数百只红嘴鸥时而在池塘水面上翩翩起舞,时而在空中展翅飞翔,时而伫立塘边专注觅食。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越冬的候鸟队伍中,出现百余只鸬鹚。鸬鹚在空中盘旋,寻找附近水域中的鱼群,在发现鱼群后,它们便纷纷降落在水面上,或潜入水中捕鱼觅食,或在水面上畅游嬉戏。

“每年到了冬天,渔村休闲体验区都会有迁徙鸟在这里越冬,红嘴鸥每年都来,鸬鹚是今年第一次来。除了红嘴鸥和鸬鹚数量比较多,还有苍鹭、大白鹭、小白鹭、夜鹭、池鹭,在这里能够观察到十几种鸟类。”生态观察员、青西郊野公园工作人员陆文忠说。

青西郊野公园位于大莲湖湿地,优质的水体不仅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能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不少食物,其中,鱼虾等食物资源非常丰富,这让来此越冬的候鸟感到更加安全舒适。“这里有很多鱼塘,对野鸟来说,越冬很需要丰富的食物,鱼塘里的小鱼小虾就是野鸟很喜欢的食物。”陆文忠说。

青浦区坚持绿色筑底,不断激活生态环境机能,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青浦区共有两个野生动物栖息地和1个生态湿地,分别是朱家角虎纹蛙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大莲湖蛙类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练塘三泖湿地。同时,青浦区开展了元荡生态岸线修复、“蓝色珠链”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通过彩化岸线、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等,建设沪上“最美水花园”。

徐汇:让城市湿地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平台

上海的湿地不仅在郊野,也存在于繁华都市里。在徐汇区就有众多湿地,比如康健园湿地,湿地内修建了木栈道,种植了多种乡土植物和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步行通道,市民跟随游览路线,能够更加近距离观察自然、亲近自然,切身体会生态营造下城市环境的改善,从而激发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日前举办的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上,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公布了徐汇区典型河道水环境健康监测调查结果。据介绍,2022年,徐汇区典型河道水质基本稳定达标,水质持续改善。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河道中出现螺、河蚌、虾等底栖动物;越来越多的水鸟也相继回归,有夜鹭、小白鹭,还有对环境敏感性相对较高的黑水鸡等。徐汇区河道水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过程中,当前处于水生态系统恢复初期阶段。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张东升介绍说:“2022年,徐汇区河道鸟类调查共发现33种鸟类,其中,包括8种水鸟,调查中发现的优势鸟种包括白头鹎、珠颈斑鸠、麻雀、夜鹭和白鹭,一共有35位市民志愿者参与了鸟类调查活动,其中有不少中小学生。他们不仅认真记录了发现的鸟种和数量,还对怎样改善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在活动当日,徐汇区生态环境局还启动了徐汇区青少年“家门口的湿地”作品征集大赛。2月3日—5月3日,徐汇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青少年可以用摄影、视频、自然笔记等方式,记录家门口的湿地变化情况,优秀作品将在六五环境日期间进行展示。

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助力湿地保护

世界湿地日当天,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湿地公园内的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正式开馆。作为全市首座城市湿地科普馆,金海湿地科普馆将成为集湿地科普展陈、湿地环境教育、公园品牌营造于一体的湿地自然教育中心。

科普馆是金海湿地公园的核心,来自上海市科协、生物协会、林业总站、高校等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以“城市与湿地共生”为主题,营造的一处集湿地科普、自然体验、亲子活动和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湿地科普基地。

据上海浦发综合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卫东介绍,科普馆总面积1600平方米,设置“城市与湿地”和“探秘金海湿地”两大主题展厅,配套游客服务、文创展示、研学会议、儿童湿地工作坊和临展空间。科普馆利用金海湿地在生态科研监测工作中积累的素材,设置“形形色色的家”“昆虫与花的巨观世界”“浅滩攻防战”等一系列趣味展项,向公众讲述这片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至今的湿地的独特故事。

借助丰富的场景、趣味的艺术造型、生动的科学插画,科普馆为游客呈现湿地的不同面貌;多媒体和沉浸式影像技术的引入,则进一步让科普游览的过程可观、可触、可探索,更加寓教于乐。据悉,全馆游览路线通过金海湿地的IP形象——小白鹭飞行员来引导,通过故事串联,实现跨年龄层科普。

当日,来自高校的专家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讲解了世界湿地日的由来,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小朋友了解湿地的魅力与价值。随后,孩子们还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了“‘湿’情画意浓,巧手做花灯”主题活动,在元宵花灯上画出对自然保护和湿地保护的美好愿景。

科普馆的改造升级立足于金海湿地公园本身资源,以室外游憩和室内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形成室内外一体化的湿地科普体系,游客既能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的湿地与飞鸟,也可以通过馆内展陈内容进一步探索湿地的趣味与奥秘。

未来,科普馆将承载各式各样的自然教育、自然观察、科普宣传等活动,让参与活动的人们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湿地的认识,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助力上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