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COP15,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达成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什么样的框架才能被视作成功?不仅要看我们谈成了多少,关键要看我们今后能实现多少,这两方面都得考虑。”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答记者问时指出。
“COP15最终需确保达成哪些目标和承诺,才会被视作成功?”面对记者的提问,黄润秋表示,作为主席国,我们希望本次大会达成的所有目标和承诺能够为各方所接受,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样在2030年进行盘点的时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切身感觉到目标和承诺都已实现——“这样的目标和承诺,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成功”。
要实现这一点,黄润秋强调关键在于兼顾“框架”的雄心和务实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否建立与“框架”目标相适应的资源调动体系,包括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二是能否确保“框架”得到有效执行,包括规划、报告、国别审查、全球审查、广泛参与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等六方面要素。未来两年中方将继续发挥主席国领导力,在执行机制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三是能否调动广大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全面参与,平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认为,只有满足这些方面,才能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走上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黄润秋总结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蕾)
来源:光明日报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