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健康中国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迈向健康公平,携手共创未来”在清华大学举行。
20日,第三场全体大会“气候变化与健康公平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对于热岛效应特别明显的大城市,如重庆、南京、武汉、南昌、长沙,生态环境部要求地方政府开放地下空间和公共大型商贸设施,减少低收入人群在极端天气下的暴露度。
今年5月,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9月,生态环境部宣布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
蒋兆理表示,在人群健康方面,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到2025年,要有效遏制气候敏感性疾病的致病率和致死率的增长势头。二是到2035年,气候敏感性疾病的致病率和致死率要显著下降。
蒋兆理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农村边远地区、山区的群众,随着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反而气候敏感性疾病上升了。另一个是呼吸道疾病导致低收入人群健康受损。他们通常发烧后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抵抗能力进一步弱化,形成恶性循环。高温和极寒天气下,急诊、门诊量最大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我们认为这也是当前分布人群的显著特点,一个是城市当中的低收入人群,一个就是广大农村的中老年群众,他们最易患病。”
对此,蒋兆理披露,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省市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里,针对这样的人群,首先要加强普及健康知识,关爱低收入人群,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中的中老年人。对于热岛效应特别明显的大城市,如重庆、南京、武汉、南昌、长沙,要求地方政府开放地下空间和公共大型商贸设施,减少他们在极端天气下的暴露度,减少他们的患病率。“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蒋兆理如是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来源:红星新闻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