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形成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绘就了崭新画卷。
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王雨辰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和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及地球生命共同体概念为基础的生态本体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环境正义原则为基础的“和”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强调社会建设的环境民生观;以“两山”理论和生态生产力发展观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致力于与国际合作,共同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共同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把中国引向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其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建制将走出个人原子主义,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逐步走向为人类的真实需要而进行生产,出现一种人的新存在方式。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希刚提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追求,体现为“治理好环境”“保护好生态”“生态好且发展好”这三个递进的层次性目标,这是从治理观、环保观、发展观三个维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理解。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贞山表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有机要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扩容提供内容,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规律表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为党的意志、国家意识、社会时尚和全民追求。
美丽中国需要精彩讲述。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卫华认为,顺应时代发展,着力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力,要从提升国际传播主体的自觉性、提升国际传播话语的丰富性、提升国际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三方面,进一步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影响力和文明推动力。
在绿水青山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利用好、保护好乡村生态资源,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远新提出,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我国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由乡村的特有功能决定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集中治理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问题。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制度保障乡村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领域的科技创新。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淑品表示,人们常常把科技创新与生态现代化对立起来,实际上,科技创新与生态现代化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科技创新的合理性、有效性是赋能生态现代化的关键。科技创新的普遍性、和谐性是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得以全面贯彻的法宝。
正确认识和把握“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是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吴怀友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深层内核。“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核的主要延伸层。“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的是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果断取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国家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步健提出,在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持续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引领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境界。(作者:查建国 陈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6-22